□王石川
  廣東省經信委電子信息處原處長楊學,利用負責全省發展平板顯示產業財政扶持金等項目申報、審核工作的職務便利,收受多家企業賄賂共299萬餘元,近期被廣州中院二審維持了11年有期徒刑的判決。
  當初搭建省平板顯示扶持基金,顯然是基於現實考量和長遠打算,其積極意義無需贅言,但好經被念歪,好政策在執行過程中變了形。身為承辦官員,楊學並未恪守權力邊界,主持公平,讓確有需要的企業申請到扶持基金,而是淪為掮客,甚至直接將權力變現,誰送錢就將扶持基金“送”給誰,而楊學也獲得了“高回報”。
  如今,楊學受到了法律製裁。不過,這事不能就此畫上句號。受賄者獲刑,行賄者也不能逍遙法外,且繼續分享行賄謀取的“既得利益”。尤其有必要追問當初的“扶持資金”是否用在刀刃上!在楊學的運作下,涉案的幾家企業共獲得上億元扶持金。這上億扶持金,如果純屬通過利益輸送而來的非法所得,它顯然也該吐出來,供給那些真正需要的企業。
  當然,不排除這種可能,即靠行賄手段獲得扶持金的企業,也確需扶持。但是,無論再怎麼渴求扶持金,有再多理由,都不能採取違法方式獲得扶持金。程序非正義,即便實現了終極目標也難有正義可言。
  這起事件也讓人審思,所謂的平板顯示扶持基金該不該設立?誠然,不能用因噎廢食的思維看待該基金,因出現了腐敗就把孩子同髒水一起倒掉,顯然過於草率。但應該明晰一個基點,在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中,靠政府扶持,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傷害市場公平,讓那些沒有機會得到補助的企業有不公平和被剝奪感。而對於幸運獲得扶持金的企業來說,光靠扶持也未必能走得很遠。
  真正葆有法治精神的企業,最嚮往的不是政策傾斜,而是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道理很簡單,如果不以法治為基座,今天給你的錢明天可以收回,一些心存歹念的官員看你順眼時會青睞你,看你不爽時會折磨你。權力一旦任性,最終受傷害的還是企業。
  如今,在政府的諸多部門,有著各種名目的扶持基金。給官員送錢獲“扶持金”的案例,也警醒人們應認真審視各種扶持金的制度設計以及運作過程中的監管問題。對此,應該秉承最基本的底線意識:該清理的清理,有的扶持基金缺乏正當性,或者淪為滋生腐敗的黑色平臺,不妨取消;該改革的改革,有的扶持基金確有必要存在,但由於常被不當權力染指,就應反思是否存在制度缺陷,通過革新最大程度壓縮腐敗生殖的空間。
  其實,有關方面在最初的制度設計上,也強調了扶持資金項目組織驗收的相關制度安排,比如從驗收內容到驗收的組織及分工等,都有明確程序,可是,程序為何在權力面前不堪一擊?如果權力運行缺乏有效制約,項目申報透明性不夠,公眾監督空間過於逼仄,就難保不出現腐敗。
  日前,廣東決定整合設立省級科技專項資金。強調專項資金經重新整合設立後,加大基礎性、公益性科研的投入力度,讓財政資金投入方式更加科學化、多元化,項目評價和經費分配的標準也更為客觀,機制更為科學。顯然,意在通過制度創新保證扶助金分配的標準更客觀,程序和結果更公平。與此同時,引入有效的外部監督,無疑也至關重要。編輯:鄔嘉宏  (原標題:缺乏監督的“扶持金”必淪為尋租籌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q76sqzex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